近日,北科工研成功在漣鋼2250mm熱連軋產線上替換進口表面缺陷檢測系統已投入使用,對該產線生產的汽車面板、熱軋取向硅鋼、無取向硅鋼、熱沖壓成型鋼以及工程機械用鋼等高端產品實現全覆蓋、全板面檢測。這是繼2017年在太鋼2250mm高端不銹鋼生產線、馬鋼、酒鋼等企業替換進口表檢系統后又一重要創舉,這也是北科工研踐行打造國產化高端表面缺陷檢測系統取得的重要成果。
精耕細作
用AI實現更高精度的檢測、更低的誤報,提升檢驗效率”
漣鋼是中國知名高端板帶材生產企業之一,2250mm熱軋產線是其核心生產線,其產品種類多達1000多種,同時生產硅鋼、汽車板,年產650萬噸,該產線要求對在線生產的所有熱軋帶鋼實現表面缺陷的全板面、全過程檢測,實施零缺陷的質量管理方針,表面檢測設備故障時軋機必須停機,檢測設備正常才允許生產。
針對漣鋼熱軋2250mm產品種類多,不同產品表面復雜不一的特性,針對性的開發了6種缺陷檢測模型同時運行來適配不同的品類,實現缺陷檢測精度更高、缺陷分類率更準、缺陷誤報量更低的目標,大大減少質量檢驗員查看表檢儀的工作量,提升檢驗員的檢測效率和準確性。同時,針對離散型和偶發性關鍵缺陷、類間差異小的缺陷、以及硅鋼復雜表面缺陷檢測模型,得到現場認可。
圖1:精準實現板面如臟污壓入類的離散型、偶發性缺陷的分類
圖2:精準實現連續性、類間差異小的缺陷分類
圖3:重大缺陷精準命中判級
圖4:實現復雜背景、復雜板面的缺陷分類高命中率
潛心研發
穿越迷霧,走過不凡,心有所向,何懼路長”
十幾年以前,國內所有的熱軋帶鋼表面檢測儀都被國外進口品牌所壟斷,且價格高昂。北科工研自2006年開發了國內第一套國產熱軋帶鋼表面檢測儀以來,熱軋帶鋼表面檢測系統歷經3代升級,33個版本的優化。檢測團隊研發人員,將實驗室測試和現場實際應用結合不斷優化和創新,在多光路成像、人工智能(AI)缺陷檢測算法、表面缺陷檢測圖像處理平臺等多方面,取得多項國家授權發明專利成果,技術應用到了多個熱連軋產線,已經可以實現高端產品線表檢儀國產化應用。
展望未來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當前,北科工研與漣鋼一起會持續優化功能和算法,進一步提升表檢儀的檢測能力下一步,結合北科工研QMS系統的多源異構數據進行全過程的表面質量過程與結果的判定,讓表面檢測系統成為鋼鐵生產質控的火眼金睛,未來將實現高端板材生產線表檢儀全面國產化!
北科工研始終秉承“創新、務實、共贏”的企業精神,不斷推進表面缺陷檢測技術的創新和國產化發展,繼續發揮自身的技術和服務優勢,為客戶提供更加高效、精準和智能的表面缺陷檢測解決方案,為中國鋼鐵產業的發展和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