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9日北京科技大學第十一屆“研師亦友—我最喜愛的導師”校級評審大會在學校學術報告廳舉行,經導師風采答辯展示、評委投票,工程技術研究院何安瑞老師榮獲第十一屆“研師亦友——我最喜愛的導師”榮譽稱號。
何安瑞,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冶金青年科技獎獲得者,曾被評為北京科技大學“2014年十大新聞人物”。1990年考入北京科技大學,于2000年獲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與北科大已有35年的深厚淵源,現任北科大工程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高效軋制與智能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冶金》《軋鋼》等期刊編委會副主編、編委會副主任等職務。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北京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何安瑞長期深耕冶金機械與智能制造領域,學術成果頗豐,累計授權專利近70件,其中作為第一發明人獲授權專利14件;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作為負責人承擔多項國家級課題及重大企業合作項目。先后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9項。
育人溫度——傾心鑄才
何安瑞始終以赤誠之心投身育人工作。每周組會上,他憑借敏銳的學術洞察力,精準把脈學生科研瓶頸,循循善誘指引突破方向;出差開展項目時,堅持與學生同駐現場,在實踐中帶領團隊攻堅克難;面對設備有限、條件艱苦的科研環境,他精心編制事無巨細的說明文檔,為后續研究筑牢基礎;即便在奔波途中,仍抓緊時間逐字逐句修改學生論文,以嚴謹治學的態度樹起育人標桿。他用行動詮釋著師者匠心,在言傳身教中培育科研新人,讓嚴謹求實的學術精神在團隊中薪火相傳。
何安瑞始終秉持科技報國信念,在鋼鐵領域深耕不輟。他帶領團隊突破多項核心技術國產化瓶頸,牽頭完成多項校企合作項目,科研成果在國內50余條產線實現穩定應用,并推廣至韓國POSCO、印尼KRAKATAU POSCO等國際知名企業。從技術攻關到成果轉化,他始終將科研與產業需求緊密結合,堅持“將科技成果寫在祖國大地上”,推動自主創新成果落地生根,在產學研融合中詮釋著科技工作者的報國情懷。
何安瑞以“嚴慈相濟、品學兼優”為準則,搭建專業框架、傳授學習方法,帶領學生發表多篇高水平論文。其指導的碩博生多人獲“國家獎學金”等榮譽,他以率先垂范的擔當鑄魂育人。
師道傳承——潤物無聲
何安瑞秉持“科研鑄器、體魄筑基”理念,將強身健體融入育人實踐。他以“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為導向,不僅以身作則堅持鍛煉,更建立每周至少兩次的鍛煉打卡制度,督促學生強健身心。為激發運動熱情,他定期組織集體鍛煉活動,以運動為紐帶培育團隊精神。在他看來,鍛煉不僅是增強體質的途徑,更能磨礪持之以恒的意志、塑造積極樂觀的心態、營造團結互助的氛圍。如今,在他的帶領下,課題組既保持著濃厚的科研氛圍,又形成了同門融洽、昂揚向上的團隊文化。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自2003年至今,何安瑞累計培養碩士研究生86名、博士研究生30名,其中76名碩士與21名博士已畢業。他的學生遍布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制造企業,在各領域建功立業,以扎實學識與創新實踐詮釋著師者育人成果。
何安瑞兼具學者的嚴謹博學、教師的寬容擔當,更以亦師亦友的親和力浸潤學子心田。從科研引路到人生護航,他用知行合一的師者風范,成為學生求學路上的燈塔,這份亦師亦友的情誼,正是育人長河中最動人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