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軍,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現任北京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高效軋制與智能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金屬學會冶金自動化分會委員,主要從事新型控制系統理論應用、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交流調速控制與工業過程自動化應用等領域的研究工作。曾作為項目負責人或主要參加人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創新方法專項等課題,研究成果在國內鋼鐵、有色熱連軋生產線獲得成功推廣應用。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累計發表各類論文50余篇,獲2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作為主編或副主編出版教材及科研用書3本,先后曾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冶金科技進步獎、中國有色工業協會科技進步獎等4項。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張勇軍老師常常以“古人學問無余力”教導勉勵他的學生,自己更是以身作則,在自動化控制領域深耕三十余載,打下了夯實的理論基礎,先后主編出版了《異步電機變頻調速控制技術》《現代交流調速系統》《熱軋電氣自動化與計算機控制技術》,其中《現代交流調速系統》被列為21世紀高等院校電氣信息類系列教材。張老師深知,任何一個學科的領域先驅者都需要不斷更新迭代自己的知識庫,他始終保持著對前沿知識的渴求和高敏感度,時刻思考如何將最新技術應用于工程實踐。
學以致用,崇尚實踐
作為二十余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企業重大技術升級等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張老師已取得20余項國家發明專利,先后曾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冶金科技進步獎等4項重量級科技獎。從鋼鐵、有色到石油、礦山,從國內的鞍鋼、攀鋼、武鋼、邯鋼,再到馬來西亞、塔吉克斯坦的合作企業,張老師實踐的腳步深入國內外一線。在業內人眼中,張老師是樂于普及分享前沿應用技術的專家,是共同交流、學習進步的學者,更是深入一線、事必躬親的可靠工程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從教近二十年來,張老師已培養碩博士研究生近80名,曾獲北京科技大學師德先進個人、優秀本科生導師等稱號,在校期間多人獲得優秀三好研究生稱號、國家獎學金和一等學業獎學金榮譽,碩士研究生畢業后有的進入到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和國央企事業單位從事相關工作,也有學生進入到高等院校繼續從事科研工作,帶起了自己的研究生,傳遞教育的星星之火。
作為本科生導師,張勇軍老師愛生如子,主動關心學生實際困難和思想動態,曾指導多人參加本科生SRTP及搖籃杯等項目,通過暑期專業實習講座、研究生組會列席等方式積極引導學生了解工程實踐、建立工程思維,努力探索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模式。
昭昭日月,涓涓細流,點亮學子成長路,滋潤桃李報春心。張勇軍老師不僅是學生科研道路上的啟蒙者,更是人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用行動深刻詮釋了“嚴謹治學、甘為人梯”的師德精神,為一批批鋼小伙、鐵姑娘的培養,貢獻了自己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