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在貴州大學閉幕。工程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工研院”)兩支參賽隊伍在本屆賽事中分別斬獲主體賽二等獎和“揭榜掛帥”專項賽三等獎。
獲獎項目已在多個鋼廠應用,為推進鋼鐵行業智能制造具有重要意義,讓我們一睹獲獎團隊風采!
主體賽二等獎
項目名稱:基于機器視覺的復雜環境下熱連軋帶鋼檢測及控制的“無人駕駛”系統
負責人姓名:丁吉杰
負責人學院:工程技術研究院
指導教師:何海楠、王曉晨、楊荃
項目簡介:
高精度帶鋼是一個國家高端制造業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其生產過程中的熱連軋帶鋼成型工藝,更是決定帶鋼產品成材率和質量的“核心命脈”。但目前,這一環節的過程控制還主要依靠人工,不但成材率低危險性高,而且嚴重制約著整個帶鋼生產線的自動化水平。
自2020年以來,團隊積極與一線工人進行實操經驗交流,自主設計提出了亞像素邊緣帶鋼全線檢測和熱連軋多機架協同控制兩項關鍵技術,解決了帶鋼在高溫水汽環境檢測難及高速耦合條件下控制模型應用難的問題。模型實現控制頻率50ms,控制精度提升30%;目前已有效應用于馬鋼、鞍鋼兩條熱軋產線,產品投用后甩尾率降低40%,楔形命中率提升15.6%,全線自動化軋鋼率從不到60%提升到90.9%,對實現多機架協同控制,推動熱連軋智能產線目標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揭榜掛帥”專項賽三等獎
項目名稱:碳優智控—融合數據驅動的鋼鐵生產過程優化與碳減排節能智造系統
負責人姓名:陳德盛
負責人學院:工程技術研究院
指導教師:邵健、趙劍威、徐冬
項目簡介:
團隊開發了鋼鐵交互服務系統,通過數據字典、知識圖譜等功能,對鋼鐵生產全過程中的全部數據進行信息整合和數據分析;實現了全流程、全時空的數據搜索;團隊還研發了能源管控系統;實現了能源動態實時監測、爐溫控制、能耗預測以及能耗分析,實現生產能耗的精準分析對比,對能耗水平進行評估,對能消異常原因進行追溯,為節能優化的閉環管理提供支撐和依據;同時也研發了質量管控系統,實現了生產過程質量評價、質量分析、質量預測等功能,成功降低廢鋼率;最后,通過生產全流程數字孿生仿真系統實現了生產過程的動態實時映射,將無形的數據可視化展示出來。
“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是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中國科協、全國學聯和省級人民政府主辦的一項具有導向性、示范性、實踐性和群眾性的創業交流活動,每兩年舉辦一屆。本屆“挑戰杯”共吸引全國2000多所高校、40余萬作品、250多萬學生參賽。
工研院將繼續傳承“鋼鐵搖籃”“求實鼎新”的紅色基因,弘揚“學風嚴謹,崇尚實踐”的優良傳統,培養更多聽黨話、跟黨走、有理想、有本領、具有為國奉獻鋼筋鐵骨的高素質人才,促進鋼鐵產業創新發展、綠色低碳發展,為鑄就科技強國、制造強國的鋼鐵脊梁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